騎士鐵十字勛章的創始者是希特勒,配戴的位置在兩衣領之間,計分五個等級,分別是(請參考相片一):

相片一:二戰期間德國騎士鐵十字勛章的分類。

  一、騎士鐵十字勛章:最基礎的鐵十字勛章,二次大戰德國常備軍隊兩千萬人中計有7,323人獲頒(平均每2,731人只有1人獲獎──萬分之四的獲頒機率,多低的比例啊)。
  二、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:鐵十字上方加一片橡葉,獲頒人數為前述7,323人當中的882人(也就是,若不曾獲得最基礎的鐵十字勛章,就不可能獲得位階「高一等」的鐵十字勛章)。
  三、橡葉寶劍騎士鐵十字勛章:在橡葉和鐵十字之間加上兩把交叉的寶劍,獲頒人數為前述882人當中的144人。
  四、鑽石橡葉寶劍騎士鐵十字勛章:在橡葉的表面再鑲上鑽石,獲頒人數為前述144人當中的27人。
  五、金質鑽石橡葉寶劍騎士鐵十字勛章:橡葉與寶劍為K金,二次大戰德國獲此勛章的戰鬥英雄只有1個,他是德國俯衝轟炸機駕駛員漢斯·烏爾里希·魯德爾(Hans-Ulrich Rudel)。

  看到這,你能明白德國人對於突顯軍人的戰功是何等用心、何等有技巧?
  他們有什麼特殊之處?

  一、配戴的位置十分「顯眼」:人的全身上下,還有什麼位置比領口之間更顯眼(請參見相片二)?

相片二:騎士鐵十字勛章配戴位置。

  二、頒發的流程是「逐級」晉升:只要配戴「最高等級」的勛章就可以涵蓋一切,免得過度複雜而失去美感。例如相片三,那畫面莊嚴美觀嗎?

相片三:制服上掛滿勛章的將軍。

  三、不同等級勛章的「外觀差異」讓人一眼可辨:唯有一眼可辨,旁觀者才會清楚他立了什麼等級的戰功,他又是何等傑出的英雄。
  四、騎士鐵十字勛章都是由元首親自頒授。

  試想一下上述四個條件,如果你是德國軍人,會不竭盡全力贏得一枚騎士鐵十字勛章?
  一旦獲得頒授,會不「時時刻刻」掛在領口?
  而且,你會不持續努力以贏得「更高一等級」的勛章?
  德國人做事是如何用心、德國軍人又是如何能夠產生如此高的榮譽感,從騎士鐵十字勛章的設計與頒授方式,你應可明白大概。
  可惜,如此優秀的德國人,命運卻有點悲慘。
  德國著名歌劇家歌德曾經說過以下這句評語:一想到德國人民,我常常不免黯然神傷,他們做為個人來說,個個可貴;做為整體來說,卻又那麼可憐!
  看完德國軍人是如何處理勛獎章,現在不妨回頭看看我們自己。
  相對的事情,我們軍中又是如何處理呢?
  平常穿軍便服,每個人最多只能配戴一排(三枚)勛表(請參見相片四)。

相片四:國軍穿著軍便服時只能配戴一排(三枚)勛表。

  各位不妨也可以回頭看看上一週文章的相片五,裡面所有穿著軍便服的軍官,左胸口整齊劃一地掛了一排勛表。
  既然整齊劃一,不就是制服中的一個標準配備?
  這種「標準配備」能帶給誰、什麼樣的特殊榮譽?
  所幸穿著軍常服參加重大或特殊慶典的時候,還是可以配掛所有勛表 (相片五)。

相片五:穿著軍常服時配戴的勛表。

  不過,請注意看相片五,誰能分辨這位軍官是「很優秀」或「一般優秀」?
  我是職業軍人,在軍中整整待了二十七年,我必須說一句實話:對於相片五那麼複雜的勛表,我完全看不出個所以然。
  如果連我具備職業軍人背景者都看不出個所以然,一般百姓又有誰看得出來?
  除了複雜、難以辨識,更令人灰心的是勛獎章的頒發方式。
  我在軍中大約得過十枚勛獎章,知道每次是如何頒發給我的嗎?
  不曾經有一次,某個長官在公開場合頒授我一枚勛獎章。
  全都是透過公文傳遞系統,在某一天的某一刻放在我的桌上。
  我內心有什麼感覺?
  折開公文封,看了眼就收進抽屜,內心從不曾產生太多的悸動。
  或許我有點特殊,然而以下所言句句實言──這些勛獎章對我而言,只是在退伍的時候可以換幾千元獎金──為了這點錢拚死拚活,有必要嗎?
  也因而當我擔任張騫艦艦長,任期快要結束,我還沒申請艦令部的「一保檢查」(一級保養檢查的簡稱)。
  沒有一保成績就拿不到「艦長政績」那枚勛章。
  拿不到又怎麼樣?
  我完全不在乎,因為一枚勛章對我而言只是幾千元的獎金。
  若申請一保檢查,那將會是多麼煩瑣的一段過程──幾十個檢查官到我船上,個個都是「爺」的嘴臉,前後要檢查一整天,最後的結果還可能是「不通過」!
  因而當副艦長向我建議申請一保檢查時,我當場就拒絕了。後來他私下向我報告,一保成績不單對艦長重要,對輪機長也很重要──輪機長只比我低一班(中正七十年班),幹完這任就要佔上校缺,一枚勛章對他升級有很大的幫助。
  基於這原因,我才勉為其難同意申請一保檢查。
  當然,後來我也順利拿到那枚代表「艦長政績」的勛章。
  這枚勛章是在我即將退伍之前拿到的,同樣是在某一天的某一刻,以一個公文封的型式放在我的辦公桌上──這就是我幹了張騫艦艦長兩年,海軍給予我的肯定?
  以前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,直到最近看了《德軍鑲鑽騎士》。
  榮譽不是看你如何「說」,而是看你如何「做」。
  當年我派任成功艦首任副艦長──身為中華民國海軍首艘二代艦的首任官兵,我也試圖提振全艦官兵的榮譽感。
  如何提振?
  方法有許多,其中之一就是從服裝著手。
  對於「軍常服」或「軍便服」的穿著方式,那是全軍的規定,我無權改變。
  因而我只能建議艦長,動用船上有限的經費,為全艦每一位官兵訂做兩套「連身工作服」。
  連身工作服的外觀如相片六。

相片六:海軍的連身工作服。

  這套衣服通常只有輪機部門的官兵在機艙工作時可以穿著。
  我們當年因為是「接艦官兵」,開頭十四個月為了監造與訓練,全艦都在中國造船廠(如今改名台灣造船廠)活動。
  也因此,這段日子全艦官兵都可以穿著連身工作服。
  成功艦官兵的連身工作服必須在兩肩繡上軍階、左胸繡上級務姓名,再加上「成功艦」三個字。另外,「士官委員會」的成員因不同職務在左袖口繡上不等數量的「金槓」(類似海官學生袖口的金槓,請參考相片七),「士官督導長」還得在左肩配掛飾帶(也有人稱「參謀帶」或「綬帶」)。

相片七:金槓(左)、飾帶(右)。

  如此一來,成功艦官兵的連身工作服「與眾不同」,走在路上,別人一眼可知他是「成功艦的某某人」──這會不會增加官兵的榮譽感?
  絕不誇張,二十年前國軍大力推動的「士官委員會」,始作俑者就是我們成功艦。
  外表的衣著會影響內心的榮譽──這是我的信念。
  即使後來退伍進入社會,某公司在創建之時,我也曾經建議董事長,公司應規定員工上班時必須穿著正式服裝(男生西裝、女生深色套裝)。
  可惜,和我擁有相同想法的人並不多。
  坦白說,以前我只是這麼想──是對或錯,我也沒有絕對的把握。只是隱隱覺得每當自己穿著端莊筆挺的衣服,精神似乎就好了點,自信心也強了些。
  直到我瞧見德國軍人的服裝規定,這才肯定自己的觀念是正確的。
  看看別人,想想自己;我們還能說:中華民國軍人沒有強烈的榮譽心,是因為歷史傳統?
  這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餐,也沒有白下的功夫。光用「俊男美女」形象牌作為國軍募兵的宣傳手法,而現役軍人卻未能衷心以穿著軍裝為榮,這算哪門子的威武之師?
  不管做什麼事情,都應該用點腦筋、想想辦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露客團 的頭像
    露客團

    全民國防部落格

    露客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